《杭燃风采 著之明志》故事集

光荣的使命 艰难的历程

时间:2011年09月01日
 

许家福同志,1958年参加工作,1985年5月任杭州煤气厂筹建处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91年任杭州管道煤气公司公司经理、党委书记。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工程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杭州的城市公用事业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管道煤气作为市政公用设施,也列入了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工程。1981年12月,杭州市革命委员会下发了杭革[1981]213号《关于成立杭州煤气厂筹建处的通知》,规定杭州煤气厂筹建处的主要任务是编制杭州煤气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计划任务书,逐级报批,待计划任务书批准后,负责实施。

1982年3月杭州煤气厂筹建处正式成立。1983年6月,杭州煤气厂定址半山区杜子桥附近(征用的土地属瓜山村、谢村、康桥村)。1984年12月19日,国家计委下发[1984]2622号批文,批复了杭州煤气厂设计任务书,同意建设杭州煤气厂,建设规模日供气30万立方米。至此,杭州市管道人工煤气建设正式启动。也就是从那一刻起,管道燃气成为了杭州市“七•五”计划的重点工程,承担起了历史赋予的三项重任:一是持续跟进城市发展的管网建设重任;二是承担了保护杭城优美环境的重任;三是承担了为市民安全供气的重任。

1985年,我在杭州市建筑安装总公司担任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杭州管道煤气工程正式决定上马时,市建委时任建委主任许运鸿、党委副书记郭惠琪、组织处长付祖华三位领导等领导找我谈话,要调我去管道煤气工程建设一线主持领导工作,任杭州煤气厂筹建处担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当时组织上很坦率地告诉他,新单位行政低一级,且现在人手少,没有办公室,资金得自己跑,但是管道煤气工程建设对杭州市政建设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项目,这是一场硬仗,希望你认真考虑。

当场我也很爽快地答应了组织的安排。我心里明白,困难如此之多,选定我去主持完成该项艰巨的任务,这本身就是一种多么真诚的信任啊!更吸引我的是,对我这个一辈子都搞工程建设的人来讲,在有生之年能有机会摊上去主持完成怎么大的一个工程项目,让一种清洁、高效的燃料彻底改变杭城的能源结构,改变千百年来杭州百姓的日常生活质量,与此相比,我个人职位的些许得失说实在的算不了什么。

1985年4月,建委任命姜永芳、韩水泉为筹建处副主任,陈排患为总工程师,徐家基为副总工程师。这样,筹建处的领导班子已搭起来了。

我到天目山路10号(现改为30号)上任时,筹建处原址上连间象样的办公用房都没有,全单位当时只有十几个人,真是忙于维持日常工作都有困难。最最要命的是缺钱,除了人头费外,事业经费几乎为零。很清楚当时摆在我面前第一位的工作是筹钱。我们通过上级建委的担保支持,向别的兄弟单位借款3万元,把原仅一层的简易房改造成了二层楼,并增盖了三排临时用房,办公场地方有了、食堂、厕所、浴室等简易的生活设施建起来了,就这样天目山路10号看上去也有点儿像正规单位,此后市民才晓得这里有一个杭州煤气厂筹建处,对筹建处引进人才的工作才带来一点最起码的知名度。

可是,光靠这样东凑西借总不是长久之计。管道煤气要发展,就要有稳定的财政拨款。而财政拨款需要看到工程立项,所以即使砸锅卖铁也要让工程建设尽快地进入启动开工阶段。无奈之下,我们班子再次要求市建委的担保,向当年的市煤气公司借款90万元,有了钱我们那时20余名先后调入参加筹建的同志才真正地有条不紊的工作繁忙了起来。

1985年9 月,浙江省计经委受国家计委和城乡建设部的委托,在杭州召开了“杭州市煤气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与会专家经过认真的讨论,通过了初步设计。同年12月6日,省计经委下文批复杭州市煤气工程初步设计,使煤气工程筹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了施工前的准备。

1986年,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杭州煤气工程建设工期为一年准备(86年),三年建成投产(87—89年),一年收尾(90年),称“一三一”方案,得到了市领导的同意。当年,我们完成了456亩土地的征用与拆迁,以及565个征地劳动力的安置。并通过招标形式,完成了钻探、试桩、三通一平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12月29日,煤气厂厂前区十二项单体工程开工。

1987年,国家压缩基本建设。杭州煤气工程虽然不下马,但市里财政比较困难,资金问题较大,市里要求把工期推迟。要尽快拿出“一四一”、“一五一”的方案。我们一方面从大局出发,坚决执行上级的批示和计划,对工程建设作了多种准备;另一方面,我们感到煤气工程能不能上,首先必须解决建设资金问题,除国家有限的投资和市府补贴外,解决资金的重要途径只能依靠社会集资。通过走群众路线调查摸底,心中有了底,坚信建设煤气厂是造福于民,是为民办实事,社会集资一定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年,厂前区办公楼、食堂等单项工程陆续建成,紧接着生产区工程于11月23日开工。

1988年,是管道煤气工程建设最困难一年,主要问题还是资金解决不了。当时市里只能拿1500万元投资。在这关键时期,省市领导对煤气工程的建设十分关心,特别是时任副省长柴松岳“可以搞集资”的批示精神传来,我们倍受鼓舞,在当时市领导的主持下,召开了煤气厂筹建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安排了资金,原则确定了煤气厂90年建成局部供气的目标。在集资工作上,我们采取自愿、受益、适度的原则,由点到面逐步展开,年底我们筹集资金1千多万元,从而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88年下半年开始铺设输配管网的第一条管子。

198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杭州煤气工程被列入国家计划,作为重点项目保留下来。市委、市政府抓住有利时机,将煤气工程列为市重点工程,并作出果断决策,压缩其他项目投资,确保煤气厂90年底建成局部供气,从而结束了煤气工程几年来徘徊不前的局面,出现了大干快上的转机,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90年全面开展设备安装创造了条件。

在关键的1990年我们在制气厂工地主要打了四大战役:第一战役(89年12月—90年春节):重点抓总图与关键工程进度,室外设备就位及提供安装的土建厂房,为春节后全面进入安装和迅速掀起工程建设高潮创造条件;第二战役(90年春节—6月):重点抓制气厂土建扫尾,使设备安装形成高潮;第三战役(7月1日—9月底):完成了除气柜外40门直立炉投产生产工艺线全部设备、管道、电器与仪表的安装任务,并相应完成单机调试作业,具备使用条件;第四战役(10月1日—年底):主要完成了40门直立炉安装,试生产及40门生产工艺全线联动试车工作。这一年,我们还狠抓了管网设计和施工,共铺设了中、低压干管35.7公里,小区庭院管网20公里,安装户内管8200余户,全线贯通了外供管网,保证了人工煤气能安全、稳定地送到千家万户。管线营业所大楼也在这年底竣工交付使用。制气厂工地铁路专用线与中央变电所都相继开通,部分设备亦进入了运行。全年共完成投资额7443万元,累计完成14286万元。杭州管道煤气一期工程基本进入了全面收尾。

1991年,管道煤气工程进入了最后决战,按照市委、市府要求,基本建成煤制气厂,输配管网同步实施,形成10万标方供气能力,并逐步扩大试生产,确保安全正常供气,务必做到一次成功。在市领导和建委领导的重视及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通过努力,20门直立炉于5月30日正式点火烘炉,7 月16日机炉点火,8月17日,完成了厂区管道、气柜的烟气置换工作,8月22日20门直立炉进行了投料产气。至此,煤制气厂胜利投产。为配合好煤制气厂胜利投产,输配工程完成了被称作“拦路虎”的七座过河管桥建设及累积完成中、低压干管46.7公里建设,输配管网工程正式全线贯通,并反复进行检查、复验。8月24日,顺利完成26.5公里中压干管的置换,25日进行小区置换,26日在杭州曙光小区举行了管道煤气首批用户点火。

杭州管道煤气工程点火烘炉、投产、供气一次安全成功辉煌业绩背后,有一支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队伍。这支队伍中有来自全国各地懂技术会管理专家,有新分配来的大专院校的新生力量,有招工进来经过我们组织安排参与过严格军训的新工人。正是这支来自五湖四海经历大浪淘沙的队伍,克服了重重困难,特别是杭州管道煤气工程成为缓建项目的那几年,我们调来的几百位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他们仍能守住一份清贫,坚持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努力工作,不让大好的年华在等待中蹉跎,这的确需要有一种执着的精神力量。全国首创烟气置换一次成功,这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积累,更需要有为煤气工程建设节省开支、敢当风险的责任感。中央变电所仅用了半天时间便顺利地通过验收投运,连市供电局参加验收的专家都竖起了拇指夸奖,这么大的变电工程能一次成功通过验收的,我们还是第一次碰到。铁路专用线的一次压道投运成功,又一次展现出了管道煤气工程建设者的智慧和扎实工作。

青山依旧在,江河水长流。现在杭州管道人工煤气已完成历史使命,被更清洁、更环保的天然气所替代,杭州煤制气厂已停产歇业,这片曾经创造过许多辉煌的热土在建设生产的20个年头中,承载许多值得讴歌的历史故事,那是用一代人的年华和奉献写出的人生精彩与华章。(周奇雄文字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企业变型的关键时期
© 2011 杭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浙ICP备05066508号-1号
技术支持:蒙特信息·专业构筑品质网站